小孩的英語怎麼會那麼有趣:漫畫情境圖解單字會話自然最好記!(附練習卡、MP3 CD與QR Code)

小孩的英語怎麼會那麼有趣:漫畫情境圖解單字會話自然最好記!(附練習卡、MP3 CD與QR Code)

作者: Mr.Sun 賴毓棻 譯
出版社: 碁峰資訊
出版在: 2020-11-23
ISBN-13: 9789865026455
ISBN-10: 9865026457
裝訂格式: 平裝
總頁數: 272 頁





內容描述


比漫畫更有趣的英語
漫畫圖解記憶+猜謎遊戲,
英語學習零勉強!

為自然發音與圖像世代的小孩而生,
一本相當具有巧思,超受媽咪們喜愛的小孩英語學習書!

用漫畫和猜謎學英語

教科書太無聊,這樣學習才有趣!
沒有什麼能像看漫畫、玩遊戲一樣的容易學習。
把生活情境變漫畫,將單字會話變插圖,讓測驗練習變猜謎,
乏味的英語學習就成為一種“生活中的快樂遊戲”,
開心的認識英文,讓小孩自然學會用英語!

自然發音+單字+句子一起通,從生活練起來!
來看看在自然發音與影像視覺世代的小孩
該怎麼讓他覺得有趣的親近與體驗英語!

‧自然發音法:唸單字與會話的開始,看圖練習直接聽!

‧英文單字圖解:插圖連結單字,看圖秒懂最好記!

‧漫畫主題情境:從生活情境中感受單字、句子的意思與應用,
 再看看單字與句子的中文翻譯,自然的記憶!

‧有趣的小遊戲:從“猜謎學單字”、“套用造句複習”…
到 “日常用語練習卡”等超多有趣的小練習。

如果不是從小就待在英語的環境裡,想從母語跳到英語總是會有障礙,
字彙量不夠、無法組成句子來表達都會讓英文的學習產生挫折感。
一些英文很好的華語國家其實都有個特色,
就是在生活中會自然使用到中英穿插的表達。
如:“媽媽,that是什麼啊?”
“你就像獅子一樣非常brave”
“我要eat得津津有味!”
“Flower盛開了”

先在母語對話中帶入英文也是很好的開始,只要敢用英文就會有進步。
本書希望讓沒認識多少單字或不知怎麼運用英文的小朋友
也有機會先從漫畫情境的句子中猜出或了解意思,
然後再看看後面的英文單字與句子的中文翻譯,產生自然的記憶。

漫畫用在對的地方就會產生很好的化學反應,
適合且有趣的漫畫圖解可以幫助小朋友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
漫畫插圖絕不是點綴的圖片,而是幫助學習的一種元素。
畢竟插圖相較單純的文字更具親和力,小孩接受度高,
也會讓英語學習變得不無聊!

本書適合小學生,可視小孩程度
自學或親子一起玩英文皆可。

超值附贈200句

日常用語練習卡(附於書末)

外師發音MP3(同時提供光碟
與QR Code兩種聆聽方式)


目錄大綱


奠定英語基本功

自然發音法 真的需要學自然發音法嗎?
母音篇
子音篇
一起來練習發音
人稱代名詞 我、你、他、她
指示代名詞 這個、那個、上、下
數詞 數字讀法、月曆讀法

用漫畫和猜謎學英語

01 介紹 有新同學轉來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天氣、家庭|造句複習

02 打招呼 假期結束了!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時間、基本動詞1.動物|造句複習

03 物品 我撿到奇怪的東西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學校.品性、反義詞1|造句複習

04 運動 動一動身體!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行動、反義詞2|造句複習

05 放學 放學時間到了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興趣.生活、旅行.風景|造句複習

06 回家 回家途中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身體(臉部).清潔、基本動詞2|造句複習

07 電話 打電話給朋友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食物、用餐|造句複習

08 爭吵 我和朋友吵架了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場所、基本動詞3|造句複習

09 道歉 向老師道歉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日常生活、情感表達|造句複習

10 和好 我想和朋友和好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日期、身體(身體部位)|造句複習

11 購物 買枝新的筆吧

12 拜訪 去莉莉家玩的那天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交通工具|造句複習

13 照相 我想要拍照

14 動物園 我們去動物園玩
漫畫|回顧一下|猜謎學單字 基本動詞4|造句複習

200句小孩的日常用語練習卡


作者介紹


專業出版語言相關書籍的暢銷作者,
擁有數十本著作,
寫作對象涵蓋小孩到大人,
以插圖輔助學習為特色,
其中“成為天才”為長銷系列,
廣受讀者好評。




相關書籍

Photoshop CS6 + Illustrator CS6 易學教本

作者 陳芸麗 陳佩婷 吳惠茹

2020-11-23

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 篇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 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影音.加值

作者 鄭光臣 宋保玉

2020-11-23

Mastercam 2D 繪圖及加工使用手冊, 2/e

作者 楊振治 鍾華玉 林似諭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