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 AI 與未來社會:建立數位時代的科技素養,強化邏輯力 × 創造力 × 思考力
內容描述
人工智慧(AI)技術已被運用在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AI已在不知不覺間深入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但在為我們帶來恩惠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課題。
本書將藉由漫畫和插圖,從深度學習AI技術的基礎,到公平性和不平等、隱私監控與安全的交換,以及社會分裂和假新聞等等,深入淺出地探討AI這面反映「社會」的鏡子會對各種社會問題造成哪些影響和互動。透過AI這副透鏡,帶你重新審視人類建立的現代社會,並思考科技與生活的關係。
「所謂的常識,只不過是人們在18歲前累積的各種偏見。」
這是知名物理學家亞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言。
受到出生環境和所受教育的影響,我們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都存在著某種特定的價值觀。本書的主題雖然是人工技術(AI),但同時也嘗試透過AI這面透鏡,重新審視現代社會中存在於我們心中的偏見,以及生活和工作的型態。
早在2020年爆發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我們的工作型態前,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和國際政治、經濟勢力地圖就已在緩緩地發生轉變。如今我們的社會正面臨著必須大聲疾呼「攜手合作」的巨大分裂。自己心目中的「理所當然」在他人眼中無法理解,這件事正在成為一種「理所當然」。
正如溫水煮青蛙,緩慢的改變往往難以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知識將是最重要的力量。對於當今世上有哪些事正在發生,全球又在討論何種價值觀,本書也做了一些最基本的整理。
同時,許多AI相關的技術和環境門檻都變得比以前更低,任何人都能使用和學習。換言之,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AI的使用者或開發者。而為了不被科技玩弄,了解這個科技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十分重要。
正如人類會因出生環境和所受教育而存在特定的價值觀,AI其實也一樣。本書將介紹AI是如何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下被開發和利用的。AI一方面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但另一方面也是讓問題變得更複雜的雙面刃。
AI正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也許有些讀者很堅定自己永遠都不會去使用什麼AI。然而,在行政、醫療、交通系統等層面,專家們早已引進包含AI在內的各種新科技,身為公民和消費者的我們也正享受著這些科技的恩惠。而下一個階段將是認知的階段。
認識、察覺這些科技後,再來就是談論。筆者由衷期盼本書能為讀者帶來新的知識和察覺,進而帶動更多人向身邊的人談論這些新知。
目錄大綱
前言——3
第一章 未來不只一種——7
1-1思考明天的社會——8
1-2AI帶來的價值交換——10
1-3人與AI的關係——12
1-4AI與社會的世界地圖——14
1-5AI與未來願景——16
1-6圍繞AI的各種問題——18
1-7本書的閱讀地圖——20
第二章 認識AI技術的基礎——23
2-1支撐AI的技術與環境——24
2-2AI的歷史與寒冬期——28
2-3會學習的機器(AI)能做的事——32
2-4讓機器學習的方法——36
2-5學習所需的步驟——40
2-6借鑑大腦的運作原理——44
2-7從神經網路到深度學習——46
2-8AI的研究分野與擴張——50
第三章 探討AI技術的課題——55
3-1AI系統的製作方法:用煮菜來比喻⋯⋯——56
3-2品質保證——58
3-3可解釋性與透明性——62
3-4語意理解與常識——66
3-5穩健性——68
3-6生成——72
3-7遷移學習——76
Column手塚治蟲計畫——77
3-8AI民主化——78
第四章 認識AI帶來的社會問題——81
4-1迷偵探AI事件簿——82
4-2出問題的原因——84
4-3資料與資料組——88
4-4演算法與社會問題——92
Column思考電車難題——96
4-5剖析建檔——98
4-6社會的分裂——102
4-7假訊息與仇恨言論——104
4-8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106
4-9資訊安全——108
第五章 思考科技與社會設計——113
5-1AI系統的製作方法:評估與調整——114
5-2交互介面的設計——116
5-3由誰來開發和評估AI?——122
5-4擬人性的追求——126
5-5擬人對話的追求——128
5-6擬人的外觀與動作——130
5-7如何說明AI系統——134
5-8人與機器的生死設計——136
第六章 重新審視社會的既存問題——139
6-1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AI——140
6-2工作與任務——146
Column分工研討會——148
6-3該讓機器做什麼?——150
6-4改良與改革——152
6-5資料運用的課題——156
6-6AI治理——158
ColumnCOVID-19與資料治理——162
6-7與人相關性和風險管理——166
6-8責任與信賴——168
6-9軍民兩用與軍事利用——170
第七章 我們能做什麼?——173
7-1思考未來的願景——174
7-2包容與排除——176
7-3設計理念與納入設計(by design)——178
7-4我們能做的事——180
Column風險鏈模型(Risk Chain Model)——182
結語——184
深化理解的AI與社會入門書——186
參考網站——188
索引——189
作者介紹
江間有沙(Ema Arisa)
東京大學未來願景研究中心副教授。自2017起擔任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革新至能統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21年起擔任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情報・人體工學領域研究支援顧問。人工智慧學會倫理委員會委員。日本深度學習協會理事。2012年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之博士(學術)。主修科學技術社會論(STS)。主要著作有《AI社会の歩き方》(暫譯:邁向AI社會的道路,化學同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