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計畫的兩三事 #2


從進實驗室到現在,時間飛快的過去了五個月,上一個計畫案也就飛快的被迫結束了,但我今天不是很想敘述那過程中經歷了多少,我到底在做什麼、這東西又是什麼的自我懷疑。但我可以稍微講述在這個計畫,我的效率是如何從,明天開會前應該要有相應的進度 → 明天開會但我什麼進度都沒有,可是又一點也不在乎的心態轉變。就如同我在 Part 1 的圖片一樣,我每一次開會都在挑戰對方的底線,於是我的進度一週比一週還要低,甚至在開會直接脫口沒有實質的進度,另外一點就是我發現好像沒有人真的懂這個技術到底在做什麼,我在大學完完全全沒分別接觸過網路與資安,這就好像一家公司請了一個毫無相關背景的新人,你馬上讓這個新人去 handle 一個技術專案,於是新人這邊補一塊那邊補一塊,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對的,於是新人陷入了他到底在做什麼、這東西又是什麼的自我懷疑,但這家公司無條件信任新人,他在開會上面提出的東西沒有人疑惑,連新人都覺得自己在唬爛的大餅,公司也願意吃下去。

有趣的是,這畢竟是基於網路基礎的資訊安全,勢必需要有網路環境來做測試,但架設環境那是由另外一位同學負責的,於是我這裡根本就沒有這個環境,而我們兩個基本也是各做各的,每一次我都在自己腦子妄想環境出來,再將我的資安點子完美融進那個其實我不知道長怎樣的東西,而點子甚至發想成為了一篇 IEEE conference。

讓我不禁感嘆,掛有自己名字的第一篇 paper,是一篇學術垃圾。

雖然這些都不是產生出這篇文章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會衍生出 Part 2,那自然是 ... 因為計畫!我是說新計畫,在這看似無窮無盡的研究生涯中,一個計畫的結案代表著另一個新計畫的開始。

你說研究所本該是
回顧歷史文獻 -> 改進文獻中的缺點 or 發想新的架構或思路 -> 嘗試研究 -> 論文 ...

但實際上是
接計畫案子 -> 幫教授賺錢 -> 計畫結束 -> 接計畫案子 -> 幫教授賺錢 -> 計畫結束 -> 接計ㄏ ...
                                                                         ↑
                                                                    現在我人正在這裡了

最後到了要畢業的前幾個月
拿過去接的計畫 -> 改一改文字 -> 變成論文 -> 畢業

這才是現在真正的常態,至少以我的電資學院來說,電子電機資工的生態圈基本如此,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抨擊這種不健康的名目上為師生但實際上是雇傭的環境,畢竟那是我一開始決定要念研,也就是大二時早就知道的事,而我也接受了,雖然實質上人類沒有拒絕的權利 :( 總之我們來看下一個計畫吧。

登!在什麼計畫都接的實驗室裡,經過上一樁的資安計畫後,我發現自己對資安懷有嚴重的過敏症,於是我那根本就不存在的志向又少了一條路可以走,在排除了名稱有資安兩個字的計畫案後,最後只剩 "互聯網" 這個爛攤子,不是物聯網 IoT,互聯網簡單來說就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而物聯網則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訊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計畫的標題就叫做觸覺互聯網,沒有概念的可以直接去 google 標題,給你們三分鐘。

相信你們已經知道我得做什麼了,反正簡單來說,就是我這透過終端下達指令,設備那邊立即收到的延遲必須要符合 5G 規範的時間這樣,至於要在中間介接的 5G 裡實現資源調度、排程、網路切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計畫執行時間自 2021 年 08 月 01 日起至 2023 年 07 月 31 日止,為期兩年。這精美的結案時間,好像是兩年畢業的畢業時間,這種奢侈的想法,真摯建議還是不要出現為妙。

計畫這種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得被結案,那東西勢必就必須得被生出來,為此,可行性!才是唯一的要點(以上僅代表個人立場),當初寫這樁計畫案的豐功偉業,自然是隸屬實驗室學長姐們的,在我們詢問過後,不意外地得知,這個計畫案即是典型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例子,就是塊大餅,所有的計畫都是餅,哪一個計劃不畫大餅?

讓我們詳細看看,欸唷,要做在一個叫 O-RAN 架構上欸,環境架得起來嗎?
什麼?學長姐去年做過一模一樣的?
什麼?那東西根本架不起來??
什麼?那東西的屍體就堆在實驗室角落???

至此,我也能夠預見不久後那坎坷的未來,再說下去,老闆 assign 給我的 paper 就沒時間看了。
つづく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軟體工程師面試資源最簡整理與技巧分享

軟體工程師面試資源最簡整理與技巧分享

決定實行早睡超早起計劃

決定實行早睡超早起計劃

資訊安全:湊雜與加密

資訊安全:湊雜與加密






留言討論